
学校 “阳光体育” 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(优化版)
为全面贯彻.....《学校体育工作条例》要求,切实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与健康素养,培养终身锻炼习惯,结合我校办学实际与学生发展需求,特制定本实施方案。
一、指导思想
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核心,融入 “五育融合” 教育理念,坚持 “健康第一” 办学导向,以 “达标争优、强健体魄” 为行动目标,引导全体师生走出教室、走向操场、亲近自然,在阳光运动中强健体魄、涵养品格。通过系统化大课间活动,激发学生体育锻炼兴趣,培育终身体育意识,展现师生昂扬精神风貌,推动校园文化建设,营造积极向上、活力满满的育人氛围。
二、活动目标
1.体质提升目标:通过科学锻炼改善学生身体机能,降低近视率与肥胖率,力争学期内学生近视率下降2%、肥胖率控制在8%以内,确保95%以上学生达到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》合格线,30%以上学生达到良好及以上水平。
2.素养培育目标:将体育活动与德育、美育深度融合,培养学生坚韧意志、协作精神与集体荣誉感,提升组织纪律性,助力学生形成健全人格。
展开剩余74%3.习惯养成目标:让学生掌握3-5项基础健身技能(如跳绳、体操、球类基础),养成 “每日锻炼 30分钟” 的自主运动习惯,树立 “终生体育” 价值观念。
4.文化传承目标:以武术操、民族舞蹈、腰鼓、太极扇等活动为载体,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心,彰显新时代少年精气神。
5.品牌建设目标:打造 “一校一品、一班一特” 的体育活动特色,形成 “人人爱运动、班班有亮点” 的活动格局,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与社会认可度。
三、组织机构
(一)领导小组
组长:校长(全面统筹活动规划,审批实施方案与经费)
副组长:德育副校长(负责活动德育渗透与安全管理)、教学副校长(协调教学时间,保障活动与课程衔接)
成员:教务处主任、德育处主任、总务处主任、体育教研组长及各年级组长(参与方案细化、执行监督与问题反馈)
(二)工作小组
总协调:体育教研组长(统筹活动策划、流程优化与跨部门沟通,每周汇总活动进展)
创编组:体育教师、音乐教师(设计活动内容与配套音乐,每学期更新2-3项活动形式,结合节气、节日设计主题活动,如 “春分踏青跑”“端午旱地龙舟赛”)
指导组:全体体育教师(负责动作标准化教学)、班主任(辅助指导学生动作,确保班级活动质量)
安全组:德育处干事、总务处工作人员、校医(负责场地器材安全排查、应急处理与医疗保障)
考评组:教务处干事、德育处干事、少先队辅导员(制定评价标准,组织日常评比与结果公示)
年级负责人:各年级组长(协调本年级活动安排,收集班级反馈,解决年级共性问题)
班级负责人:各班班主任(全面负责本班学生组织、安全与活动引导)
年级指挥员:一至六年级各配1名体育教师(负责本年级活动现场指挥、动作示范与秩序维护)
四、职责分工
(一)领导小组职责
1.牵头制定活动整体方案,明确各阶段目标,统筹调配师资、场地、器材及专项经费,保障活动落地。
2.每月召开1次专题会议,研究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(如场地冲突、器材不足),对极端天气、学生突发疾病等情况快速决策。
3.将大课间活动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,明确其在教师绩效考核(占比5%)、班级评优(权重10%)中的具体分值,强化制度保障。
(二)工作小组职责
1.总协调:制定《大课间活动实施细则》,明确各环节时间节点与责任人;每月向领导小组提交活动总结报告,提出优化建议。
2.创编组:通过学生问卷调研活动偏好,结合不同年级体能特点设计分层项目;每学期开展1次 “活动内容听证会”,邀请学生代表、家长参与方案优化。
3.指导组:体育教师通过每周教研活动统一动作标准,制作《动作教学手册》发放给班主任;班主任在活动中采用 “榜样示范 +个别纠正” 模式,提升锻炼效果.......
........
获取完整版内容敬请关注公众号:教务资料小巴
发布于:湖南省证券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